据报道,最近,茅台、五粮液、酱油、醋等相继卷入塑化剂风波。一时间,人人“谈塑色变”。但是,有消费者想知道自己平时吃到的这些食品是否含有塑化剂,曾试图向厦门几家检测机构送检,不料却遭到了拒绝。
[消费者]
想花钱检测却遭拒绝
“最近,白酒、酱油、醋等平时经常吃的东西都被检出塑化剂含量很高,周边的朋友都挺担心,想找权威检测机构送检,看看自己吃的东西有没有问题。”昨天,家住莲前的陈女士告诉记者,她向厦门的两三家检测机构咨询后却发现,这些机构有的无法提供食品类的检测,有的即使具备资质但也拒绝了她的要求。
陈女士对此很疑惑:检测机构都是对社会公开开放的,自己花钱想检测吃的东西有没有问题,难道也超出了个人“权限”吗?
[记者调查]
机构只接受企业送检
为此,记者24日进行了多方走访。据业内人士介绍,目前,厦门有数十家各类检测机构,但具备食品方面检测资质的却很少。记者根据网上查到的几家检测机构,一一致电咨询,得到的答案均是:目前个人无法送检。
记者24日以一名普通消费者的名义,找到CTI华测检测机构厦门子公司,表示想以个人名义送检。对方告诉记者,其厦门公司没有相关设备,如果要检测,需送到深圳总部。不过,针对个人送检酱油、醋和白酒等样品,对方表示,“一直以来都没有接受过个人送检,目前只接受企业送检,而企业在送检时,需出具所在单位的‘委托函’”。
“按照我们公司的要求,一般的塑化剂检测项目,共有18项,如果全部检测完并产生结果,需要7个工作日,费用为2000元。”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另外,如果企业送检,每个样品需提供500毫升的量。
另一家厦门的检测机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,即使目前可以接受企业送检,但要求也很高,而且只能送检自己企业的样品,不能送检其他企业的。“塑化剂事件确实会让大家变得敏感。”该人士说,外地曾出现过有企业恶意送检竞争对手的产品,想借此炒作。检测机构害怕“说不清”,因此对企业送检也保持高度敏感。
[业界说法]
同一样品检测结果不同
“说实话,由于地域、检测机构和设备灵敏度等不同,即便是同一个样品,常常也会检出不同的结果。”昨天,厦门食品行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,此前曾发生一个案例,同一个样品,同一个企业在海南检测跟在北京检测,检出来的结果差很多。因此,出于各种考虑,除了常规抽检外,权威机构都很少接受企业的送检。
“此外,由于送检一次需要一定费用。因此,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也很少有企业会主动送检。”这位人士告诉记者,由于目前的相关条例并未规定塑化剂的限量标准,即便能检测相关产品含有塑化剂,但是否超标等问题还是无法判定。
这位人士告诉记者,事实上,当前正值塑化剂敏感时期,各权威检测机构不愿开放个人送检,还有一个原因是怕承担责任。
有法律界人士称,消费者具有知情权,而检测机构尤其是公立检测机构,一个重要宗旨应当是服务于公众利益,检测收取费用是合理的,但是不能厚此薄彼,更不能设置人为障碍。